合规管理体系构建,合规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中服质量认证 2023-03-01 20:49
【摘要】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构建规范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母公司构建合规管理体系后,子公司还需要构建吗、小型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如何搭建和落实公司的合规管理体系、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相关iso认证公司知识,详情可查看下方正文!

如何构建规范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


一、如何构建规范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一)构建健全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1、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农村社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强化制度意识和合规意识,一方面要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和标准等外部规则落实到内部的管理制度规定中,确保各项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符合外部规则的要求,使内、外部规则在农村社员工的工作实践中衔接一致。另一方面要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iso认证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2、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把绩效考核作为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农村社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协调业务拓展与合规管理的关系,依法合规经营,严防违规风险。
3、建立举报监督机制。要在员工中树起依法合规经营和控制合规风险的意识,必须建立举报监督机制,为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并建立有效的举报保护和激励机制。
4、建立合规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违规内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合规责任,重点是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对因违规出现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要严格追究各级管理者的责任;落实检查人员的监督责任,对检查人员在日常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该发现的问题未发现,该处罚的未处罚,要追究连带责任。(二)积极培育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是农村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规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也是优良企业文化培育和形成过程。而一个组织的较高管理者往往会对整个组织的文化产生决定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村社的企业文化往往取决于农村社领导者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作为农村社的高层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倡导合规文化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形成人人合规的文化,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观念。合规绝不仅仅是合规部门或者合规人员的事情,合规工作与农村社的各个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和每个农村社员工都息息相关。要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只有这样才是全员合规、人人合规,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合规风险,从而确保农村社的经营不偏离目标,实现经营价值的最大化。当然,人人合规首先要求领导要率先垂范,并且在农村社倡导合规文化和合规理念,包括诚信、尽职等。可以说,领导合规是构成农村社合规文化基因、实现人人合规的首要前提。通过适当方式对所有新上任的部门和各级负责人进行上任前的合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充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农村社的各项主要规章制度和其所在部门的全部规章制度,对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规”做到了然于胸。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是农村社稳健发展的基础,更是农村社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三)构建完整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运作机制农村社要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改造农村社治理结构,切实进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使农村社合规风险管理真正落实到业务操作和管理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
1、要明确高级管理层在合规管理中的职责。“合规是从高层做起的,只有从高层以身作则,合规管理才会最为有效”。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职责主要有:负责制定书面的合规政策,提交理事会批准;遵守经理事会批准的合规政策,对认定的违规行为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和纪律处分;建立健全长期有效、值得信赖的合规管理部门;在合规管理部门协助下,识别、评估合规风险及合规计划执行情况,向理事会进行报告。高度重视农村社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从而为健全农村社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2、要组建合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关于合规部门的组织方式,由于各农村社间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农村社应该以与自身风险管理战略和组织结构相吻合的方式组建合规部门,不论何种方式组建合规部门,都要遵循以下两点:一要明确合规部门的定位、权限及其独立性。合规部门是支持、协助农村社高级管理层做好合规风险管理的独立职能部门,合规部门有权独立调查农村社内部可能违反合规政策的事件,对于调查所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或可能的违规行为,合规部门可随时向上一级合规部门和(或)所属机构管理层报告。二要界定好合规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各业务部门应主动寻求合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主动提供合规风险信息或风险点,并配合合规部门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合规部门要积极为业务部门提供合规咨询和帮助,为农村社业务与iso三体系认证创新提供合规支持。同时合规部门的工作范围、广度和含金量也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定期检查审计。(四)积极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保障机制农村社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农村社合规经营风险。而有些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往往偏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因此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应该积极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保障机制,树立合规经营与管理并重的观念才是业务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关键。因地制宜地构建合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机制,倡导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避免任何类似违规事件的发生和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鉴于合规建设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合规工作的公正与独立,可以建立“特权制度”,即在主管领导对合规意见或建议持有异议的情况下,法律与合规部门有权将其合规意见或建议直接呈报上级法律与合规部门乃至农村社较高管理层;上级法律与合规部门也有权直接与任何员工、部门了解与合规有关的问题和情况,而无需取得该员工或领导的事先同意。(五)建立有效的合规评价制度合规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运作环境中的有害识别与控制,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合规风险分析评价体系,包括合规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监测和报告。
1、调查识别合规风险。合规部门和人员要积极主动地调查识别与农村社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包括新iso三体系认证和新业务的开发,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或者客户关系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所产生的合规风险等,及时提供合规支持。
2、量化评估合规风险。通过iso认证合规风险评价指标,运用计量方法加强合规风险的评估。评价指标可借助技术工具,通过收订或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来进行量化测算,并深入调查任何己识别的合规缺陷,并提出评估意见。
3、监测报告合规风险。合规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内机构合规事项进行监测分析和报告,包括合规风险状况的变化情况,概述所有已识别的违规问题或缺陷,采取的各项纠正措施等。同时要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
二、什么是合规管理合规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合规政策,按照外部法规的要求统一制定并持续修改内部规范,监督内部规范的执行,以实现增强内部控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持续监测、识别、预警,防范、控制、化解合规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机制。合规管理,与业务管理、认证老师管理并称企业管理的三大支柱,是内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合规管理体系的构成
1、合规环境控制合规环境控制主要在于从企业文化的传承到合规文化的形成来正向激励整个企业的发展。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理念,落实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明确员工的行为准则,包括企业明确鼓励和机制的行为等,将合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具体落实到全体员工的每项业务操作和经营行为中去,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理念,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
2、合规风险评估首先,需要针对各岗位的工作规程,结合原有的内控体系风险、HSE体系风险、法律风险等内容,对各领域、各环节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合规管理风险。其次,依照单位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规范,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梳理各业务领域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围绕合规管理风险数据库,来完善企业的《适用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再次,整理编制符合具体工作岗位的合规控制措施,制定出把合规风险、管控措施、法律法规、考核标准等要素一一对应,形成有风险、有具体控制措施、有法律制度依据、有考核指标的合规管理手册,从而细化业务操作标准和量化要求,突出风险提示,列出业务流程环节操作风险点、风险级别、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控制岗位,便于业务操作人员清楚地知道各项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和岗位控制职责,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形成操作风险损失与流程的映射关系,使各操作岗位员工能够有效识别和防止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基本风险。
3、合规培训实施①制定培训计划,可采取现场培训、书面培训、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合规管理工作组制定年度合规培训计划,由各业务部门提出培训需求,以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②与岗位紧密结合,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单位政策法规的变化及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实施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合规培训,强化合规经营理念。
四、合规管理体系的iso三体系认证依据
1、《ISO 19600:2014合规管理体系——指南》,是国际标准委员会所主导制定的一个有关合规管理体系的指导性iso三体系认证,其目的是为了一个公司、企业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实施、评估、维护和改善提供指导。
2、借鉴ISO19600建立合规管理体系的意义第一,从风险管控角度帮助企业化解合规风险;第二,从企业管理角度帮助企业再造其管理体系;第三,从企业文化角度帮助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重构;第四,从企业对外投资角度帮助企业适应全球规则。企业和组织应该先动起来,因为企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比如大企业对供应商要进行合规审查,可以带动一批企业的合规标准的提升。

合规管理体系三项关键支柱:
1.人员:企业应安排具备合规经验的人员iso认证、运营和维护合规管理体系,并依据该体系框架管理法律、政策、道德风险;
2.技术:先进的技术工具有利于促进合规管理体系的iso认证、运营;完善的技术平台能有效整合各类风险,并帮助企业预防、监测道德合规风险,实现事后快速响应;
3.制度:企业应制定适当的制度保证合规管理体系以合规风险为导向,并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合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我们公司是做差旅管理的,单纯以我们公司的系统来说明一下,系统技术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差旅管理涉及的除了企业成本以外,还有人员的出差管理,例如一个员工出差,如果缺乏管理,他可以随意定中午12点的飞机过去,下午3点的飞机回来,这样一去一回就等于浪费了一周的工作时间,同时让员工懒散,所以企业在差旅中一定要制定合适的系统,方便企业统计、核算差旅的所有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尚途商旅目前可以给企业制定以下的解决方案:
1、云商旅平台(C-TMS)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海量计算能力拓展更安全、更稳定可靠的云环境强大配置能力的模块iso认证,2000+家以上实战验证
2、信息安全保障通过权威机构的系统信息安全认证咨询
3、系统集成方案无缝对接企业ERP、OA、HR系统、认证老师系统,全面提升企业商旅管理效率另外还有全接口对接,包括:
1.网站全接口对接
2.APP全接口对接以及跳转式对接,包括:
1.网站跳转对接
2.APP-APP对接
3.APP-H5对接这些都可以确保能为企业客户提供一套领先的、功能强大的TMC系统,把客户的需求打包为标准化的数据接口,通过多种模式实现和客户内部OA系统的无缝对接,以灵活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商旅管理流程和诉求,使企业员工从出差申请、查询iso三体系认证、预定下单到报销对账整个流程快捷方便,帮助企业提升员工差旅行为的合规有序性,从而达到企业的差旅管理水平、节省企业差旅支出的目的。展开全部


母公司构建合规管理体系后,子公司还需要构建吗?

母公司构建合规管理体系后,子公司还需要构建如何构建规范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一)构建健全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1、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农村信用社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强化制度意识和合规意识,一方面要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和标准等外部规则落实到内部的管理制度规定中,确保各项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符合外部规则的要求,使内、外部规则在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工作实践中衔接一致。另一方面要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制度体系。
2、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把绩效考核作为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体现农村信用社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协调业务拓展与合规管理的关系,依法合规经营,严防违规风险。
3、建立举报监督机制。要在员工中树起依法合规经营和控制合规风险的意识,必须建立举报监督机制,为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并建立有效的举报保护和激励机制。
4、建立合规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违规内部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合规责任,重点是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对因违规出现资金损失和经济案件的,要严格追究各级管理者的责任;落实检查人员的监督责任,对检查人员在日常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该发现的问题未发现,该处罚的未处罚,要追究连带责任。


小型企业如何构建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

小企业在开始时老板想这现在企业还小,管理.流程各个方面都无所谓,等企业增长大了再规范。就像一个河梯开始有点漏水无所谓,当等到要堵的时候堵不住,企业也一样,开始没有流程,没有规范的管理,迟到早退都无所谓,当等到人员多,发生混乱时再定规则管理流程发现很难实现。小企业在最初把各个方面规划好,管理流程全部定好,以后发展大了,就是人员更换都不会出问题。

企业管理者经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效率非常慢,出现一点问题就相互推诿、扯皮呢?”“为什么斥巨资引进的信息化系统没有提升效率反而为了维护信息化牵扯出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呢?”究其原因,多是忽视了内部流程体系建设。流程就是如何做事,以及做事顺序。企业的流程管理就是将多部门、多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使之有效配合,提高沟通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整体效益。我们可以从四个要项认知流程管理:一是体系先行。建立架构清晰、运行高效、风控严密以及多体系融合的流程制度体系是流程管理的基础。二是贯彻执行。流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执行流程的关键在于企业的“人”,需要多方式宣贯,保证员工的完全理解,才能有好的执行含金量。三是动态升级。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企业发展、管理情境等要素不断优化改进。四是运行维护。系统都需要维护才能得以持续,体制与机制是流程得以贯彻和运行的关键。一般而言,企业流程体系建设可从三个角度切入:第一个角度是规范。对企业的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并用一定的格式加以规范,适用于成立时间不长、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第二个角度是优化。在企业现有流程或制度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提升,优化适用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管理基础,并形成了部分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企业。第三个角度是再造。即重新考虑企业流程体系,从零开始iso认证,流程再造适用于战略转变、业务转型或大型集团型企业。本文以适用于多数企业的“优化角度”与大家探讨如何高效完成企业流程体系建设:第一步:根据企业价值链搭建企业模型,并对企业流程体系进行分类。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决策类流程、业务类流程、管理类流程。第二步:根据企业模型和流程体系分类,建立企业流程清单。流程清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流程是企业运行所需要的业务功能模块;二级流程则是每个功能模块按照业务场景的细分;三级流程是作业流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以流程图和流程描述的形式可视化。如下图所示:第三步:根据流程清单进行企业现有流程现状梳理,用流程图和流程描述表的形式将流程现状可视化,并针对每一个流程进行分析和诊断,找出问题所在。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请管理流程为例,可绘制如下流程图:第四步:运用流程优化方法进行流程的优化工作,即运用ESIA(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等方法进行流程的优化。第五步:进行流程管理机制的建设。企业流程图和流程说明书完成后,需要持续地完善和改进,必须建设流程管理机制,包括流程管理原则、流程管理模式、流程管理组织与职责、流程建立、流程评估、流程优化、流程废止、流程运行监督考核等。在某公司的流程体系中,汉唐方略咨询顾问团队以“系统架构建设、分类分级管理的管理思路,为流程体系的执行建立了完整的职责体系:其中,决策机构依据公司章程对流程制度进行决策审批;总经理负责体系的建设、贯彻、升级及审批认证;经营管理部作为流程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建立规范的公司流程制度体系,督导、考核流程体系的贯彻与升级;各部门则作为专业领域的第一责任人,建设、贯彻、运维及升级各专业领域内的流程制度体系。综上所述,完整的企业流程体系中,管理制度、管理团队、管理平台和流程实例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流程管理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流程管理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只有向内触及企业核心决策,向外引导员工工作习惯,流程管理才能真正为公司带来管理提升。

企业小也要有管理,但是不用做那么多而已,我在运营管理这方面做了近10年,分享点经验给你。最基本的三方面要设立制度。第一,认证老师管理制度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收支权限,尤其是费用支出,一般小公司老板签字才行,这个制度不用复杂,但是一定得有,否则出纳乱给员工报销怎么办?说吧,显得公司不大气,不说就是个隐患。第二,出勤管理这就是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了,上下班时间总要定吧。第三,岗位职责岗位职责一定要书面写出来,要不总经理做什么,前台做什么,大家心里也不一定有数的。其他的绩效这些就不用了,但是销售部门的提成制度还是要做的。


如何搭建和落实公司的合规管理体系?


1、首先是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时机: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应对在业务相对稳定,人员相对稳定,业务流程相对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初期不能也无法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因为绩效管理体系是在目标指标都非常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初创期变化太大,很多都是无法预估的,因此制定的目标指标有太多的不可控和不可预见性。甚至可能会出现几倍甚至更多的增长。
2、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顺序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应遵循自上而下的顺序,首先有公司的指标和目标,然后到部门,即部门经理,然后是小组的,即组长,最后是落实到个人。顺序如果反了,绩效考核就失去了意义,个人目标实现了,公司的目标可能实现不了,而且推行起来也会很难。
3、建立绩效管理体系的预热任何一个制度推行过程中都会遇到阻力,因此在正式推行之前最好有试运行或一个时间段的评估,提前预估一下执行后的情况,会出现哪些问题,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保证绩效管理体系和公司的总体目标吻合,减少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带来的人员流失等问题。

企业要建立真正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并确实地降低企业经营中的合规风险,则应考虑从以下方面加强企业合规管理工作:
1.企业领导人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合规意识,这个是合规体系建设的根本。无论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或民营企业,企业领导人自身树立强大的合规意识是第一位的。如果领导人本身就不重视合规或者仅仅把合规作为装点门面的东西,那么制定再多的合规制度也是摆设,起不了真正的作用。但是企业领导人的合规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领导人经常受到合规风险的提醒和教育,因此在企业里面设立合规部门和合规官就显得尤为必要。
2.企业要设立企业合规部并配备首席合规官,这是建设良好合规体系的前提。有了合规部和合规官,下面这些措施就能比较系统化:起草制定比较完善的合规制度和内控流程、定期举行员工合规培训、定期出具本企业合规风险报告、在重大项目上提醒企业领导人相关风险、及时对员工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没有合规部和合规官,合规制度建设就会只是浮在空气里面,得不到实际的贯彻执行。
3.企业要制定相对完善的企业合规制度和规章,这是基础工作。制定合规制度和规章主要是合规部门的工作,同时需要法律、财务等部门的配合。但是如果合规部门的规模有限,一般建议合规部门和外部顾问一起起草相关的合规制度,把外部顾问的实战经验和成熟模板引入到企业合规制度建设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合规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4.企业要加强合规培训和合规文化建设。真正重视合规的企业会把合规作为企业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企业合规培训需要定期做,尤其是一些在腐败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医药、房地产、矿产资源、教育等),企业尤其应重视对业务人员的合规培训;一般建议一个月做一次合规培训,且每次培训都应对员工进行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升迁依据之一。在企业合规文化方面,应加大合规宣传,定期向员工公布外部和内部发生的典型案例,作为对员工的警醒教育。
5.企业要及时处理对违纪员工的举报,建立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合规制度要得到尊重和执行,就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对违规行为一次公平有效的处罚,在公司内部抵得过几十次的合规宣传。企业应设立员工违规行为举报热线,这个热线既可以由首席合规官负责运行,也可以让更加专业和中立的外部顾问作为处理中心。对于举报的问题,确实重大的,可以邀请单位单位和外部顾问介入,力求案件得到合理合法的处理。对于挽回了企业损失的,可以给予举报人一定比例的物质奖励。对于内部员工的举报,还应对其做出额外保护,确保其不受打击报复,甚至可以将有效的举报行为作为升迁的依据。
6.企业应考虑进行合规管理体系或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为企业形象加分。目前国内已经有专门针对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和ISO19600《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认证咨询服务,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也推出了《反贿赂管理体系深圳标准》的认证咨询服务,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应认真考虑获得这些认证咨询。获得这些认证咨询可能带来下列好处:(1) 在一些国际和国内招标采购中可能获得加分;(2) 向股东、管理层、客户和员工等证明企业对待合规的认真态度和管理水平;(3) 在被单位调查时提供企业已经采取合理措施防止违规行为的证据(在针对外国单位调查时更为有效)。据报道,微软和沃尔玛等国际巨头目前也正在寻求ISO37001认证咨询。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应对在业务相对稳定,人员相对稳定,业务流程相对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初期不能也无法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因为绩效管理体系是在目标指标都非常明确的情况下进行,但是初创期变化太大,很多都是无法预估的,因此制定的目标指标有太多的不可控和不可预见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含金量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业绩考评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而绩效管理是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为驱动力,以关键绩效管理指标和工作目标设定为载体,通过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来实现对全公司各层各类人员工作绩效管理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从而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并发挥各岗位的优势以提高公司绩效管理,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的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是:制定绩效管理计划及其衡量标准;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绩效管理指导;最终评估、考核绩效管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个人回报。绩效管理考核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烟草企业用工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能调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管理制度,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是衡量企业能否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尺。华恒智信分析员根据多年从事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的经验,就如何加强并完善新形势下的绩效管理体系考核管理体系做些许探讨,希望通过对绩效管理的构建提出些许合理的建议,供企业决策层参考。虽然各企业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考核,但是在绩效管理考核管理的构建过程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绩效管理体系作用没能彻底的发挥出来,在绩效管理体核指标、考核流程、绩效管理体系评价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完善。首先、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的设置存在偏差。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考核指标没有形成统一关联、方向一致的目标与指标链,指标与指标之间缺乏相互关联的逻辑支持。由此出现了考核体系下设的各级指标与最终所要求的绩效管理目标不相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工作无法完全量化,导致考核者不能准确评估。与此同时,考核只注重指标、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基础管理、服务工作,与企业实际结合不紧密,操作性、实效性不强,无法从深层次上发挥激励的效能,甚至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其次、绩效管理考核流程设置出现问题,沟通不完善。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考核工作时,经常把重点放在成绩的统计、填表、公布等浅表层上,而对于绩效管理考核到底考什么、起什么作用并没有详实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向员工宣传、沟通到位。有些企业即使查出的问题,也没有建立绩效管理考核档案,仅仅是通报、整改,没有形成有效地反馈机制。考核结束后,没有及时与被考核者沟通联系,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共同制定改进措施,导致单位领导不知道员工在想什么、员工不理解领导为什么这样要求,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问题反馈机制和自上而下的问题解决机制,执行力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绩效管理考核一般到月底或年底兑现,只关注考核结果,事后管理,而忽视了对过程的管理,使绩效管理体系考核流于形式。最后、绩效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并没有真正的建立。从上述绩效管理流程的分析中我们看出,绩效管理体系考核仅停留在考核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评价和应用管理,在结果应用上仅仅是与部门和员工个人的收入分配挂钩,绩效管理体系分析、激励改善、结果应用等工作做得不到位,未抓住绩效管理体系的根本,绩效管理体系考核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实效性等无法评价,导致绩效管理考核“做到怎样就是怎样”,毫无目标和改进措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改革也缺乏数据、素材上的支持。

本视频在搞清绩效管理的底层逻辑基础上,构建四大系统,形成一个绩效飞轮,实现员工、企业、股东多赢。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在任何公司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国内有一项调查研究资料,通过对已建立绩效制度的92家大、中型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大约有65%的公司对他们的绩效管理制度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有15%以上的公司认为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国外有些管理权威甚至提出一种更为消极的观点,他们把绩效管理称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由此可见,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是一个持续循环,渐进提升的过程。XX集团自有目的地实施绩效考核(一开始只能叫做绩效考核,还谈不上绩效管理。即使是现在,虽然早已有了绩效管理的意识,但仍未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实质上仍是以“考核”为主)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这10年来,经过不断的尝试、调整,中间走了很多弯路,已初步建立起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但很不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借此机会,结合XX集团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才能建立起来。
一、绩效管理概述(一)绩效管理的定义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这里有一点一定要注意,绩效管理一定要以激励为中心,努力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重处罚,轻奖励,是不少企业老板的管理思维。虽然这种思维在特定企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中国的大环境、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和中国新一代职业人群的心理特点看,对于被管理者还是要多用鼓励、赞扬、激励,少批评、处罚。罚字当头,在绩效管理的指导方向上就出现了偏差。没有哪一个职业者愿意呆在一个动辄受罚的企业,尤其是创新性行业的企业。绩效管理不应只是罚,而是让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取得报酬,达到目标就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没有达到目标则没有绩效奖励。只有长期没有达成目标可能会受到降薪或其他的处罚,但这也是占很小的比重。总之,绩效管理要“奖字当先,奖大于罚”,这样才能有效牵引员工积极奋进。所以说,员工讨厌的是糟糕的绩效管理,喜欢的是科学的绩效管理。好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上进,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是激励性、系统性的管理体系。(二)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区别跟联系绩效考核(技术层面)绩效管理(组织层面)联系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为绩效的反馈和应用提供了前提和依据区别点过程完整性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手段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涉及所有的人员和活动,是一个闭环过程侧重点侧重判断和评估,强调事后的评价侧重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强调事先沟通与承诺管理价值人力资源程序管理程序考察对象关注结果关注结果,也关注行为关注点关注结果、关注过去绩效关注过程以及改进与提升,着眼于未来绩效的提升出现的阶段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伴随着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结果应用更多关注在工资奖金的分配层面考评结果的应用多元化,除了必要的物质激励,更关注如何与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等挂钩(三)绩效管理的层次及其管理导向由图可见,绩效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工作业务流程及完备的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的,然后通过逐级实现员工绩效、部门绩效、系统绩效、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自下而上,层层保障。(四)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1、系统性绩效管理体系不仅仅指由绩效考核指标构成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分解、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实施过程控制、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只有将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看待,才能使整个绩效管理架构发挥“1+1>2”的含金量。
2、整体性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整体,因此,绩效管理体系的iso认证要关注组织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与员工个体绩效目标的衔接,通过绩效目标的层层分解确保整体绩效目标的实现。
3、可持续性绩效管理要兼顾企业短期和长期目标的需要,为企业绩效持续提高提供保障。因此,在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时,既要设定经营性指标,也要设定发展性指标。
4、可调试性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本身应具有能够不断优化调整的机制:绩效考核方法的设定、绩效指标的选择等都应能够随着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绩效管理体系的iso认证应包含这种周期性调整的机制。
5、可操作性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考核指标的数据来源上。 考核指标应具有可靠、易获得的数据来源,以便于考核的实施。(五)、岗位说明书的制订谈到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或者说人力资源工作的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首先大家会想到是组织架构,只有确定了组织架构,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规范各项工作流程。组织架构是公司的主体,是组织运行的基础。那么如何让这个组织丰满起来,各项工作能够协调的开展运行起来,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就是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将组织各岗位、各工作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完成。所以说岗位说明书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石。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岗位说明书的重要性,在制订的时候应付、拼凑。基础没打牢,如何确保后续工作的有效实施。一套健全的岗位说明书可以发挥以下六大作用:
1、为招聘、录用员工提供依据;
2、对员工进行目标管理;
3、是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
4、为企业制定薪酬政策提供依据;
5、员工教育与培训的依据;
6、为员工晋升与开发提供依据。因此,要想让绩效管理体系更加牢固,企业必须重视岗位说明书的制订,尽可能的完善岗位说明书的内容,为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甚至整个人力资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岗位说明书内容及制订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评价或绩效考核,它是包括后者在内整个目标设定与达成循环往复的过程。绩效管理的螺旋式推进过程,是促进绩效螺旋式提升的手段,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是基于“PDCA”形成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改进循环,以保证公司、部门、员工各级绩效目标的实现。按照“PDCA”闭环的思路,可以将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分为六个环节:P(计划):制定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D(实施):进行日常的绩效实施和指导;C(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A(改进):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计划。其中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就是我们常说的绩效考核。另外,对于初次制订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在正式制订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之前,还应该加入一个“绩效导入”环节。绩效管理体系的各环节如下图所示。(一)绩效导入(初次制订)绩效导入期就是绩效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才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工作,直接影响着公司绩效管理推行的成败。其主要工作包括:(1)公司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2)绩效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3)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4)绩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确定;
1、公司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企业做绩效管理第一步工作就是各项基础资料整理分析,针对公司的管理系统进行各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整体梳理,为后面的工作开展制定基本思路。每个企业的管理基础和管理状况有区别,所以基础资料的整理也是有区别的,最主要的资料为:部门组织机构图(表),岗位编制图(表),部门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图/表(人事、认证老师、业务、生产等),各项管理制度(人事、认证老师、业务、生产等),薪酬状况(核心问题)。要推行绩效管理工作,首先上面的基本信息都是必须进行整合分析的,一般已经具备的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调整。尤其很多公司这些基本信息都不完善,那么就需要先以这些基本资料的整理为绩效推行前的首要工作。通过以上的工作信息梳理,我们了解了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了部门的权责,了解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衔接。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开展,即薪酬状况的了解。公司是经济组织,作为经济组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我们推行绩效管理也就是对经济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实现按劳得酬。所以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也是绩效管理开展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完善薪酬体系的公司,要考虑如何调整薪酬结构,将绩效工资合理划分出来,没有完善绩效体系的公司,要考虑如何在推行绩效的同时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这也决定了公司绩效推行的成败。整合分析了以上信息,我们就可以开始绩效管理前期的正式导入工作了。
2、绩效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绩效管理的导入,第一项工作就是培训,这个培训工作会贯彻绩效管理工作的始终。前期的培训工作主要有3个:(1)绩效管理培训:什么是绩效管理,什么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同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关系,绩效管理的战略意义(高层以此为核心)、管理意义(中层以此为核心)、工作执行与业绩提高意义(基层管理与员工以此和核心),绩效管理的优缺点,绩效管理成功案例分析,绩效工资的设定,绩效结果的使用,绩效管理的双刃剑功能,绩效成败案例讨论,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意义。(2)绩效考核操作培训(绩效实施期开展):如何开展绩效考核,我们在绩效考核中的工作和关系如何,如何拿到高的绩效,绩效面谈如何开展,绩效申诉如何开展。(3)绩效管理总结会议培训(绩效改进期开展):如何对部门、个人绩效进行总结,改善计划如何实施,如何同员工探讨提高。导入期的培训工作主要是开展第(1)项培训,当然这些培训都是分为多次课程开展的,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级要适当调整培训讲义,将学员们最关注的地方作为培训的核心开展。而且培训内容要和第3项工作“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相结合。
3、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意见调查为什么要把调查工作放到培训工作之后呢,因为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都会对绩效管理有一鳞半爪的了解,所以首先对绩效管理这个概念进行整体的、统一的灌输,使公司内部对绩效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开展调查,我们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调查工作以培训+座谈(部门面谈、个人面谈)+调查表的形式开展,虽说会比较复杂,可是只有让员工参与进来,让绩效管理成为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工作,我们的绩效管理体系才会有效。同时也可以使员工体会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性,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被尊重,为我们后期的工作打好人际基础。通过调查将各层级的意见汇总起来,进行讨论解决,从而能够大体确立公司的绩效制度及管理方案。其中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建立,是绩效工作的一项有力保障,将各部门的实权人物纳入其中,使绩效会议能够一次到位,不需要多次沟通确认,而且将绩效问题转嫁到部门和公司管理层级,这才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4、绩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确定绩效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确定,是各管理层级意见的统一,我们需要根据这个统一的核心,进行绩效管理制度的拟定,通过管理层的讨论认可,就可以进行又一次的培训工作,使绩效管理制度正式确立下来,我们绩效导入期的第一个胜利就取得了。在绩效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各层级的绩效工作权责,明确了绩效工资的核发政策,各岗位考核周期,绩效结果应用及奖惩等相关内容。从而搭建起公司最基础的绩效框架,剩下的只需要完善丰满其内容就可以了。(二)绩效计划(P)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核心思想和基本政策。后续就需要以此为基础,制订绩效计划和目标。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岗位在本次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要项;工作结果的预期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各岗位在完成工作时拥有的权力和可调配的资源;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沟通方式等。绩效目标应遵循“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层层保障”的原则,将公司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iso认证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iso认证包括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绩效指标的iso认证、相应绩效标准的设定、绩效指标的权重选择、数据来源设定、考核周期选择等。(1)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绩效考核维度的选择指对绩效考核的关注点进行分类概括,确保所选择的维度能够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平衡计分卡这种考核方法,可以省略考核维度选择这一步,因为平衡计分卡要考核的维度已经是确定的了。(2)绩效指标的iso认证绩效指标是指从哪些具体方面对工作绩效进行衡量或评价。绩效指标的iso认证要遵循SMART原则。通常,绩效指标的设定都采用从上到下分解的方法。KPI的考核维度、目标管理的目标、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都可以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分解的起始基础。(3)相应绩效标准的设定绩效标准是指对应于每一项绩效指标,工作绩效应达到的水平。绩效标准的设定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量化、适度。量化是指对于能够设置定量标准的指标,要设定量化的考核标准;对于不能够设置定量标准的指标,要进行定性分级。考核标准的设置还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高的标准容易打消努力的积极性;过低的标准则会导致工作懈怠,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进程。(4)绩效指标的权重选择权重代表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表明在一定时间内所关注问题的优先顺序。可以采用德尔菲法与配对比较法相结合的权重设置方法。(5)数据来源的确定数据来源的确定有助于提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减少考核过程中负面的人为影响因素;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绩效考核中的职责分工;同时也是验证绩效指标设置是否合理的必要一环,不合理的绩效指标可能会无法确定数据来源。(6)考核周期选择根据绩效考核的具体需要确定绩效考核周期。绩效考核周期设定的总体原则是从上到下逐渐缩短。例如,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周期可以设定为“年度考核”,部门级的考核周期可以设定为“半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员工级的考核周期则可以设定为“季度考核+年度考核” 。绩效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应在人力资源部的组织与协调下,由员工的直接领导和员工本人共同完成。直接领导和员工一起就员工本年度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有哪些考核指标、何时应做完等问题进行识别,是一个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的过程。并且最终要以书面的形式形成绩效计划责任书。(三)绩效实施(D)绩效实施与辅导是绩效管理中占用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却也是在绩效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应在人力资源部的协调下,由员工的直接领导对员工绩效的实施情况加以了解和辅导。绩效实施与辅导的过程,就是员工的直接领导回答如下问题的过程:所定工作目标进展如何?哪些方面进行得好?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员工是否在朝着既定的绩效目标前进?为使员工更好地完成绩效目标,需要做哪些改善?在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管理者需要做哪些工作?是否需要对员工的绩效目标进行调整,如果需要,怎样调整?管理者与员工在哪些方面达成了一致?管理者与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探讨?绩效实施与辅导实际上是对绩效实施的过程控制。(四)绩效评估(C)这一环节包括三方面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
1、定期或不定期对绩效进行考核绩效考核与绩效计划环节紧密相连,就是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以工作标准为依据,利用合理的评价方法与衡量技术,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态度、行为及其业绩进行评价的过程。绝大多数企业都把绩效管理当成了绩效考核,所以很多公司表面上推行的是绩效管理,实际上只能算作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方法选择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实用性、成本、工作性质三项重要因素。(1)实用性不同考核方法侧重点不同。例如,360度考核方法侧重考核者的选择;KPI侧重指标的选择;平衡计分卡侧重通过考核指标维度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则侧重于目标的设定。(2)成本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和执行成本两部分内容。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建构考核体系所需投入的时间、人员、费用成本等;执行成本主要指评价者需要提供的时间和精力等。(3)工作性质不同工作性质可以收集到的绩效数据不同,例如,有的工作需要以行为衡量(如接待员)、有的需要以结果衡量(如高层经理、销售员、操作工人)。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平衡计分卡(BSC)、目标管理(MBO)、KPI、360度、行为锚定法等等。这些绩效考核方法都各有侧重,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甚至很多情况下需要结合使用。例如,平衡计分卡通常需要与KPI结合使用(这也是XX集团目前所采取的方法),因为平衡计分卡侧重于考核维度的选择,而KPI则是一种成熟的选择指标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KPI的方法选择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考核指标。除此之外,同一企业的不同绩效考核对象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例如,部门绩效可以选择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KPI等考核方法,不适用对个体行为进行考核的行为锚定法等;员工绩效可以选择目标管理、360度等考核方法,过于简单的个人岗位以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岗位则不适用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法。
2、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为了达成设定的目标、实现业绩成果而采取的改善不理想行为表现、巩固加强优良行为表现的沟通过程。考核仅仅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积极目的是使员工了解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提供解决措施,促进员工的发展,使员工在执行企业任务的同时认识和利用自身全部潜能来提高工作业绩,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统一。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结束后,认为绩效管理就结束了。这是根本错误的。绩效考核之后,管理人员要重视绩效反馈与沟通。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持续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绩效反馈与沟通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告诉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哪些做的好,哪些出现了问题,如何进行改善等等问题。包括上下级之间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达成共识的过程。有效的绩效反馈可以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使员工明确其绩效表现,正确认识其优势与不足。与员工的绩效沟通还能够使员工更加认同绩效考核结果,减少甚至避免其对绩效管理可能产生的不满情绪。
3、将绩效考核结果加以应用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就是根据评价结果,对被考核人进行激励,兑现绩效回报的承诺。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只有把考核的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挂钩,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改变人们的行为,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帮助组织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应重视绩效结果的应用。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要进行不同的应用,绩效结果应用主要有:晋升、培训、奖金、加薪等。绩效结果应用范围广阔,可以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多个方面。(五)绩效改进(A)绩效改进需要确认工作绩效的差距,查明产生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不断提高绩效水平。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知晓了考核的结果。要组织改进,还必须进行“五比”,将工作结果进行比较找到差距。“五比”是业绩比较的五种方式,包括:与计划比、与过去比、与同事比、与对手比、与标杆比。针对存在的差距,我们还得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可以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法:QC七大手法、新QC七大手法、IE手法等。通过原因分析,就可以拟定相应的对策了。最后,根据改进对策,组织绩效改进工作,使既定目标得以实现。根据绩效改进的方式,可以采用职责改进、协调改进、培训改进、创新改进、外援改进五种。另外,绩效改进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素:意愿——要帮助员工建立想改变的愿望。如果员工自身不想改变,那么后续的工作就很难开展。知识和技能——使员工了解到自身的能力与差距,知道应做什么,并知道应如何去做。氛围——为员工提供一种鼓励其改进绩效的工作环境,在遇到困境时能够得到直接主管的协助,给予适当的辅导。奖励——要使员工相信行为改变后会获得奖励;奖励要适时、适度,要有针对性。以上便是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全过程,另外,在构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绩效管理的几种通病:(1)绩效目标“霸王主义”——确定考核目标时硬压高目标,没有商量的余地,结果就是被考核人消极应付。如果一个目标是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实现的话,就不会有人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2)绩效计划“主观主义”——被考核人拟定绩效计划时不依据客观情况,不征求上级和下级的意见,想当然,导致计划执行不顺,含金量不佳。(3)绩效考核“秘密主义”——数据来源不可靠,或没有数据,考核凭印象,不敢公开考核过程,只是最后简单给出考核结果。这种考核的结果就是很多员工心里不服,意见很大,最后都不把考核当一回事了。(4)绩效沟通“虚无主义”——不进行绩效沟通或简单就考核结果的认可沟通,员工不能正确、准确认识绩效考核及后续的进步方向。绩效管理成了管理人员的“独角戏”,员工从没成为“剧中人”。(5)绩效辅导“放任主义”——在绩效计划实行的过程中,对被考核人不闻不问,员工无法感受到考核人对自己的关心。绩效管理既要关注绩效的结果,更要关注绩效的过程,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考核人不能只做一个“验尸官”。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管理手段对被考核人产生激励作用,促使被考核人取得更高的业绩。这样在绩效管理中就离不开贯穿全过程的沟通交流,离不开在考核人与被考核人之间取得共识。这个沟通贯穿着从“绩效导入”到最后“绩效改进”的各个环节。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取多方面的意见,形成科学、适用的绩效管理体系,保证绩效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绩效管理注重过程管理,强调绩效沟通,需要层层保障!它是企业全系统的工程,要求从上到下各层级、从左到右各部门的参与。如果将绩效管理完全看做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绩效管理必然会遇到重重阻碍。因此,坚持全面的、系统的与辩证的观念,切实把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应成为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点。


上一篇 :电机ce认证要求,电源线ce认证要求

下一篇:fsc认证机构排行,iso9001认证机构排行